
中国低碳经济年度发展报告2012
《中国低碳经济年度发展报告(2012)》强调应科学看待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坚定不移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在完善2011年报告中省域低碳经济竞争力指标基础上继续对中国省域低碳竞争力做排名分析,并对低碳经济国际竞争力继续做排名分析。报告梳理了中国相关的法律体系与政策;全方位分析了终端能源消费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变化特徵、趋势及影响因素,给出相应对策;研究了新能源汽车问题,特别关注了智慧型电网和物联网技术对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作用;研究了碳关税、碳标籤和碳排放转移对中国的影响;研究设计了中国碳交易市场制度与运行模式。 《中国低碳经济年度发展报告(2012)》可供低碳经济的研究、决策和实施者以及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使用。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国低碳经济年度发展报告2012
-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2年6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502190503, 9787502190507
- 外文名:Annual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Low-Carbon Economy
-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 页数:535页
- 开本:16
- 品牌:石油工业出版社
内容简介
《中国低碳经济年度发展报告(2012)》在2011年报告的基础上,把时间和数据扩展到2011年,对全国各省市区低碳排名,低碳地区、中碳地区、高碳地区划分及低碳竞争力进行分析,并对包括中国、美国、英国等在内的50个国家及地区的低碳经济国际竞争力和排名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本报告详细解读了中国低碳经济的法律体系构建与政策推动。
图书目录
绪论
第一部分低碳经济统计体系和竞争力分析
第一章中国省域低碳经济竞争力分析
第一节2005—2010年全国省域低碳竞争力分析
一、低碳竞争力排名
二、低碳竞争力区域划分
第二节2005—2010年中国高中低碳地区竞争力排名比较
一、低碳地区竞争力分析
二、中碳地区竞争力分析
三、高碳地区竞争力分析
第三节2005—2010年低碳试点省份和城市竞争力分析
一、低碳效率指标分析
二、低碳引导指标分析
三、低碳社会指标分析
四、低碳统计体系急需完善
参考文献
第二章中国低碳经济国际竞争力评价
第一节低碳经济国际竞争力综合排名
一、低碳经济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说明
二、2005—2011年全球低碳经济国际竞争力综合排名
第二节中国低碳经济国际竞争力综合水平评价
一、中国低碳经济国际竞争力处于弱势地位
二、中国低碳经济国际竞争力排名稳中有跌
三、中国低碳经济国际竞争力中各子竞争力变化平稳
第三节2011年中国低碳经济国际竞争力评价
一、中国低碳效率亟待提升
二、中国能耗效率出现回落
三、中国低碳社会构建有待完善
四、中国低碳引导领域显劣势
第四节国内外低碳经济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比较
一、不同的低碳竞争力指标体系设计比较
二、不同的低碳竞争力指标体系排名结果比较
第五节低碳经济国际竞争力与国家综合竞争力比较
一、WEF、IMD全球竞争力与低碳经济竞争力排名比较
二、造成全球竞争力与低碳经济竞争力排名差异的因素
三、各国及地区低碳竞争指数与wEF竞争指数排名的综合分析
四、各国及地区低碳竞争指数与IMD国际竞争力排名综合分析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第三章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保障
第一节国际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现状
一、世界主要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立法情况
二、欧盟发展低碳经济的立法制度与特点
第二节相关国际公约的国内履行机制
一、气候变化及低碳经济的相关国际公约
二、中国在国际公约中应履行的义务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四、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中国低碳经济法制现状与前景分析
一、中国低碳经济法制现状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制前景
参考文献
第四章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
第一节推动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新动向
一、探索和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新动向
二、对政府行为约束政策的新动向
第二节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构想
一、政策策略
二、政策手段
三、政策领域
四、政策执行和监督体系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二氧化碳排放:特徵、影响因素及减排路径
第五章中国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特徵
第一节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方法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碳排放量估算方法研究进展
二、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方法介绍
第二节工业各行业二氧化碳排放估算及特徵
一、工业各行业终端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估算
二、工业各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特徵
第三节各产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估算及特徵
一、各产业部门终端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估算
二、各产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特徵
第四节产业部门总体二氧化碳排放估算及特徵
一、产业部门终端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估算
二、产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特徵
第五节居民生活部门二氧化碳排放估算及特徵
一、居民生活部门终端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估算
二、居民生活部门二氧化碳排放特徵
参考文献
第六章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文献综述和因素分解方法介绍
一、因素分解方法基本理论介绍
二、二氧化碳排放因素分解研究综述
三、模型构建与分解技术——基于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
第二节产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一、产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结果
二、经济规模因素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
三、部门结构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Ⅱ向很小
四、能源消耗强度因素是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因素
五、能源消费结构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甚微
六、小结
第三节产业部门六个分部门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一、农、林、牧、渔、水利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二、工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三、建筑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四、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五、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六、其他部门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节中国工业部门分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一、工业部门的行业分类及数据说明
二、工业部门分行业经济规模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三、工业部门分行业的行业结构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四、工业分行业能源消耗强度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五、工业分行业能源消费结构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六、小结
第五节中国居民生活部门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一、文献综述
二、生活部门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结果
三、人口规模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四、城乡结构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五、人均消费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六、能源消耗强度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七、能源消费结构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八、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我国重化工业节能减排路径与对策
第一节钢铁工业节能减排路径与对策
一、技术路径
二、政策措施
第二节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路径与对策
一、技术路径
二、政策措施
第三节煤炭工业节能减排路径与对策
一、技术路径
二、政策措施
第四节电力工业节能减排路径与对策
一、技术路径
二、政策措施
第五节石化工业节能减排路径与对策
一、技术路径
二、政策措施
第六节建筑行业节能减排路径与对策
一、技术路径
二、政策措施
第七节建材行业节能减排路径与对策
一、技术路径
二、政策措施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低碳技术和新能源产业发展
第八章低碳技术发展新动向
第一节智慧型电网技术发展新动向
一、智慧型电网的功能和特徵
二、中国智慧型电网的最新发展动态
第二节物联网技术发展新动向
一、中国物联网发展状况
二、物联网与智慧城市
三、物联网与绿色智慧型建筑
四、物联网与节能减排
五、小结
参考文献
第九章新能源产业发展
第一节太阳能产业发展新动向
一、国际市场回顾:太阳光伏产业重要的增长期
二、中国太阳能产业发展分析
第二节风电产业发展新动向
一、全球风电产业发展年度回顾及展望
二、中国风电产业发展年度回顾
三、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
四、风电技术的最新动向
第三节核电产业发展新动向
一、全球核电产业发展年度回顾
二、中国核电产业发展年度回顾
三、核电技术发展新动向
第四节生物质能产业发展
一、全球生物质能发展回顾
二、中国生物质能发展状况
三、生物柴油的发展
四、燃料甲醇的发展
五、燃料乙醇的发展
六、生物质发电的发展
第五节新能源使用率影响因素分析
一、导论
二、新能源产业成长的影响因素
三、实证检验与分析
四、计量结果的深人分析
参考文献
第十章新能源汽车
第一节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新动向
一、国外新动向
二、中国新动向
第二节新能源汽车新技术及新商业模式
一、作为蓄电器与智慧型住宅的联动
二、与智慧型手机的联动
三、新能源汽车与智慧型电网的融合
四、新能源汽车电池交换
第三节新能源汽车产业构造变化分析
一、产品构架理论
二、汽车产业将如何变化
第四节结论
参考文献
……
第五部分低碳经济与国际贸易
第六部分构建中国特色的碳交易市场
附录低碳经济指标体系相关数据
第一部分低碳经济统计体系和竞争力分析
第一章中国省域低碳经济竞争力分析
第一节2005—2010年全国省域低碳竞争力分析
一、低碳竞争力排名
二、低碳竞争力区域划分
第二节2005—2010年中国高中低碳地区竞争力排名比较
一、低碳地区竞争力分析
二、中碳地区竞争力分析
三、高碳地区竞争力分析
第三节2005—2010年低碳试点省份和城市竞争力分析
一、低碳效率指标分析
二、低碳引导指标分析
三、低碳社会指标分析
四、低碳统计体系急需完善
参考文献
第二章中国低碳经济国际竞争力评价
第一节低碳经济国际竞争力综合排名
一、低碳经济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说明
二、2005—2011年全球低碳经济国际竞争力综合排名
第二节中国低碳经济国际竞争力综合水平评价
一、中国低碳经济国际竞争力处于弱势地位
二、中国低碳经济国际竞争力排名稳中有跌
三、中国低碳经济国际竞争力中各子竞争力变化平稳
第三节2011年中国低碳经济国际竞争力评价
一、中国低碳效率亟待提升
二、中国能耗效率出现回落
三、中国低碳社会构建有待完善
四、中国低碳引导领域显劣势
第四节国内外低碳经济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比较
一、不同的低碳竞争力指标体系设计比较
二、不同的低碳竞争力指标体系排名结果比较
第五节低碳经济国际竞争力与国家综合竞争力比较
一、WEF、IMD全球竞争力与低碳经济竞争力排名比较
二、造成全球竞争力与低碳经济竞争力排名差异的因素
三、各国及地区低碳竞争指数与wEF竞争指数排名的综合分析
四、各国及地区低碳竞争指数与IMD国际竞争力排名综合分析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第三章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保障
第一节国际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现状
一、世界主要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立法情况
二、欧盟发展低碳经济的立法制度与特点
第二节相关国际公约的国内履行机制
一、气候变化及低碳经济的相关国际公约
二、中国在国际公约中应履行的义务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四、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中国低碳经济法制现状与前景分析
一、中国低碳经济法制现状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制前景
参考文献
第四章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
第一节推动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新动向
一、探索和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新动向
二、对政府行为约束政策的新动向
第二节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构想
一、政策策略
二、政策手段
三、政策领域
四、政策执行和监督体系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二氧化碳排放:特徵、影响因素及减排路径
第五章中国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特徵
第一节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方法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碳排放量估算方法研究进展
二、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方法介绍
第二节工业各行业二氧化碳排放估算及特徵
一、工业各行业终端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估算
二、工业各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特徵
第三节各产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估算及特徵
一、各产业部门终端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估算
二、各产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特徵
第四节产业部门总体二氧化碳排放估算及特徵
一、产业部门终端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估算
二、产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特徵
第五节居民生活部门二氧化碳排放估算及特徵
一、居民生活部门终端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估算
二、居民生活部门二氧化碳排放特徵
参考文献
第六章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文献综述和因素分解方法介绍
一、因素分解方法基本理论介绍
二、二氧化碳排放因素分解研究综述
三、模型构建与分解技术——基于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
第二节产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一、产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结果
二、经济规模因素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
三、部门结构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Ⅱ向很小
四、能源消耗强度因素是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因素
五、能源消费结构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甚微
六、小结
第三节产业部门六个分部门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一、农、林、牧、渔、水利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二、工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三、建筑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四、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五、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六、其他部门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节中国工业部门分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一、工业部门的行业分类及数据说明
二、工业部门分行业经济规模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三、工业部门分行业的行业结构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四、工业分行业能源消耗强度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五、工业分行业能源消费结构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六、小结
第五节中国居民生活部门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一、文献综述
二、生活部门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结果
三、人口规模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四、城乡结构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五、人均消费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六、能源消耗强度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七、能源消费结构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八、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我国重化工业节能减排路径与对策
第一节钢铁工业节能减排路径与对策
一、技术路径
二、政策措施
第二节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路径与对策
一、技术路径
二、政策措施
第三节煤炭工业节能减排路径与对策
一、技术路径
二、政策措施
第四节电力工业节能减排路径与对策
一、技术路径
二、政策措施
第五节石化工业节能减排路径与对策
一、技术路径
二、政策措施
第六节建筑行业节能减排路径与对策
一、技术路径
二、政策措施
第七节建材行业节能减排路径与对策
一、技术路径
二、政策措施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低碳技术和新能源产业发展
第八章低碳技术发展新动向
第一节智慧型电网技术发展新动向
一、智慧型电网的功能和特徵
二、中国智慧型电网的最新发展动态
第二节物联网技术发展新动向
一、中国物联网发展状况
二、物联网与智慧城市
三、物联网与绿色智慧型建筑
四、物联网与节能减排
五、小结
参考文献
第九章新能源产业发展
第一节太阳能产业发展新动向
一、国际市场回顾:太阳光伏产业重要的增长期
二、中国太阳能产业发展分析
第二节风电产业发展新动向
一、全球风电产业发展年度回顾及展望
二、中国风电产业发展年度回顾
三、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
四、风电技术的最新动向
第三节核电产业发展新动向
一、全球核电产业发展年度回顾
二、中国核电产业发展年度回顾
三、核电技术发展新动向
第四节生物质能产业发展
一、全球生物质能发展回顾
二、中国生物质能发展状况
三、生物柴油的发展
四、燃料甲醇的发展
五、燃料乙醇的发展
六、生物质发电的发展
第五节新能源使用率影响因素分析
一、导论
二、新能源产业成长的影响因素
三、实证检验与分析
四、计量结果的深人分析
参考文献
第十章新能源汽车
第一节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新动向
一、国外新动向
二、中国新动向
第二节新能源汽车新技术及新商业模式
一、作为蓄电器与智慧型住宅的联动
二、与智慧型手机的联动
三、新能源汽车与智慧型电网的融合
四、新能源汽车电池交换
第三节新能源汽车产业构造变化分析
一、产品构架理论
二、汽车产业将如何变化
第四节结论
参考文献
……
第五部分低碳经济与国际贸易
第六部分构建中国特色的碳交易市场
附录低碳经济指标体系相关数据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中国低碳经济年度发展报告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