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遵义市全民健身实施计画(2011-2015年)

遵义市全民健身实施计画(2011-2015年)

遵义市全民健身实施计画(2011-2015年)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画(2011-2015年)的通知》(国发〔2011〕5号)精神,进一步推动全市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提高全市人民民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实施计画。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体育事业的公益性,切实保障广大市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合法权益,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以提高市民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为目标,促进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扩大竞技体育民众基础,丰富人民民众精神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
二、目标任务
到2015年,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公共体育设施广泛覆盖,参加体育锻鍊的人数显着增加,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初步建立符合市情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一)经常参加体育锻鍊的人数进一步增加,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增强。城乡居民每周参加体育锻鍊活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锻鍊强度中等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30%。在校学生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鍊活动。逐步提高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锻鍊人数比例。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
(二)城乡居民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準》合格以上城乡居民(不含在校生)人数比例增加到18%以上。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身标準》基本要求,其中达到优秀标準的人数比例增加到25%以上,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
(三)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城区形成以新蒲新区奥体中心、汇川体育中心场馆、红花岗南部体育中心,融篮球、足球、网球、排球、壁球、桌球、羽毛球、游泳、拳击、射击、摔跤、体操等多项体育运动为一体的全方位全民健身中心,满足市民多样的体育健身需求。各县、区(市)均建有一个以上体育场或体育馆,30%以上的乡镇、35%以上行政村建有农民体育健身工程,80%以上的街道、社区建有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平方米以上。有条件的公园、绿地、广场建有体育健身设施,各类体育设施的开放率和利用率有较大提高。逐步形成各级各类体育设施布局合理、互为补充、覆盖面广、普惠性强的网路化格局。
(四)全民健身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大力开展田径、游泳、桌球、羽毛球、足球、篮球、网球等竞技性强、普及面广的体育运动项目,广泛组织健身操(舞)、传统武术、健身气功、太极拳(剑)、骑车、登山、门球等民众喜闻乐见、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每年争取承办一定的国际性、全国性、跨省地区性或全省性赛事活动,实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年年有锦标”。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体育交流活动。
(五)全民健身组织网路更加健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均建立文体工作站或相关办事机构,配备专职体育工作人员。城市社区普遍建有体育健身站(点),35%以上农村社区建有体育健身站(点)。各县、区(市)均成立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数量逐年增加;县、区(市)体育总会和市、县单项体育协会依靠社会办赛办事能力进一步增强,活动比例占本辖区体育活动比例的70%以上。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使每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平均达到12人以上,每个健身活动站拥有1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
(六)全民健身服务业发展壮大。形成规範有序的体育健身休闲市场,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消费水平明显提高,体育健身服务从业人员有较大增加,培育和发展体育健身服务企业。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全民健身宣传。重视舆论导向,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及网际网路平台,开办专栏,举办讲座,普及体育健身知识,提高公民科学健身素养;藉助全民健身日、体育赛事活动加强宣传,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开展“终身体育”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和参加体育健身的社会风气。遵义广播电视台要安排专门时段播放广播体操、健身操(舞)、传统武术、太极拳(剑)等普及健身活动的节目。
(二)加强以社区为重点的城市体育工作。各级政府将城市社区体育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基本内容,统筹规划,加大投入,以城市街道和居住社区公共体育健身设施为重点,不断改善社区居民体育健身环境和条件,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街道办事处要负责辖区内全民健身工作,组建各类文体中心、健身俱乐部、健身指导站等,充分整合利用辖区健身娱乐资源,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组织实施好本辖区内的体育健身活动,推动社区体育与单位职工体育、学校体育共同发展。中心城区作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结构多元化,民众文化体育需求呈现多样性,且外来流动人员日益增多,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完善民众文体基础设施,并在文体项目的投入上对中心城区给予适当倾斜。
(三)加强以乡镇为重点的农村体育工作。建立以农民体协为纽带、乡镇为重点、村民委员会为基础的组织网路,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作用,利用农闲时间和传统节日,广泛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充分结合“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引导农民树立“奔小康、要健康”的观念。开展“体育下乡活动”,办好基层农民运动会。
(四)积极发展少数民族体育。建立健全基层少数民族体育协会。重视培养少数民族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和高水平体育人才。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以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体育竞赛和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要在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中设定与优秀民族体育项目相关的教学内容。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培训基地,申报建立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乡”,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抓好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掘整理和传播推广工作,弘扬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
(五)加强以学校为重点的青少年体育工作。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準》,在全市学校广泛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体育锻鍊时间不少于1个小时。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倡导科学、健康的体育健身和生活理念。办好各类体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和营地建设。每所学校根据条件每学年举办1次以上全校性体育运动会。
(六)重视发展老年人体育。建立健全老年人体育组织,广泛开展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为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加强对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科学指导。各类体育场馆健身设施要为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和优惠。办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举办老年人体育服务机构和体育健身设施。
(七)大力推进残疾人体育。建立健全残疾人体育组织,培养为残疾人服务的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实施“助残健身工程”,为残疾人提供合适的体育健身设施,提高残疾人参加体育锻鍊人数比例,组织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和残疾人运动会。
(八)开展职工体育活动。充分发挥行业体协、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职工体育协会的作用,开展符合单位特点和职工喜爱的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继续组织开展好市直机关运动会,推广工间操制度。创新职工体育发展模式和基层职工体育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吸引更多职工参与体育锻鍊。
(九)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遵循“因地制宜、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就近就便”的原则,打造具有遵义特色的民众体育活动,并形成品牌。积极营造崇尚体育健身的社会氛围,组织开展传统武术运动、民众登山、元旦登高、春节长跑、“全民健身日”、健身大拜年、社区体育展示、妇女健身、元宵舞龙舞狮等户外运动和民族民间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继续打造户外运动挑战赛、端午节龙舟赛、独竹漂展示等一批具有本地特色、有影响力的民众健身品牌活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全民健身工作组织领导,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责,大力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政府年终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并根据《全民健身条例》,把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全民健身工作写入政府年度工作报告,把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着本地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由体育主管部门安排使用的彩票公益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準(60%以上)用于全民健身事业,并按省有关要求,将体育彩票公益金地方留存部分的5%用于支持残疾人体育事业。
(二)鼓励社会兴办全民健身事业。充分调动社会兴办全民健身事业的积极性,增加社会资源进入全民健身事业途径,多渠道增加全民健身投入。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全民健身事业。体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方面加强对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的监管。社会力量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全民健身事业的公益性捐赠,符合税法规定的部分,可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
(三)加快建设城乡基层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农村地区和城市社区等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特别要大力加强农村基础体育设施建设。按照国家有关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规定,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保证城乡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的用地需求。新建居住区要按照国家有关居住区规划设计规範标準,设计建设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由县、乡两级政府监督落实,体育部门具体指导。继续实施和规範管理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雪炭工程”。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场所和山水等自然条件,建设室外体育健身设施和户外运动设施。
(四)提高体育设施利用率。公共体育设施应当根据其功能、特点向公众开放,并在一定时间和範围内,对学生、老年人和残疾人实行优惠或者免费开放。学校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要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并在保证校园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和单位予以适当补贴和办理有关责任保险。新建和改建学校体育设施,要便于向公众开放。公园每天安排固定时段免费向公众体育健身开放。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单位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对体育设施的维护更新,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提高使用率,防止公共体育设施闲置浪费或被挤占、挪用。
(五)加强基层体育组织建设。建立和完善基层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行业体育协会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俱乐部、农民体育俱乐部。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体育类民办组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体育行政部要在注册登记、工作指导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街道、乡镇综合文化站要建立健全体育组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要支持职工体育组织开展体育健身活动。
(六)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体系。继续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吸引、组织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工作人员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管理和服务工作。体育行政部门要安排社会体育指导员专项经费,完善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工作提供必要条件和便利。重视培养从事指导少数民族体育和残疾人体育活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积极发展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逐步做到营利性体育健身场所和指导高危项目的体育健身指导人员,持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上岗工作。定期组织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体育科研人员、体育院校学生深入城乡基层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
(七)做好信息、科研和法制建设工作,为全民健身提供有力支持。加快完善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网路建设,建立全民健身基础数据统计体系,继续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建好监测队伍,保证监测质量,公布监测报告,指导科学健身,为人民民众提供健身处方。组织推广体育健身新项目、新方法,提高全民健身科学化水平。贯彻实施全民健身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监督检查。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本实施计画由市级体育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民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共同施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依照《全民健身计画(2011-2015年)》和本实施计画,制订本地实施计画,并责成体育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和团体共同实施。
(二)加强成效评估。市级体育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不定期对《全民健身计画(2011-2015年)》和本实施计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并在2014年对实施成效进行全面评估,将评估报告报市级人民政府。
(三)建立奖惩机制。适时对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全民健身计画推行情况进行综合鉴定和评估表彰。对在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画(2011-2015年)的通知》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遵义市全民健身实施计画(2011-2015年)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