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纳西纳西

纳西纳西

纳西纳西

六集文化纪录片《纳西纳西》2015年1月23日将登入于CCTV-10播出,近年来,丽江的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而利用优质影像和特殊语态,重新梳理、发现并传达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境况,正本清源,为人们的认知提供帮助,是这部片子的初衷。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纳西纳西
  • 类型:文化纪录片

介绍

据了解,六集文化纪录片《纳西纳西》由中共丽江市委宣传部、丽江市广播电视台和云南秘境影视公司联合摄製。主创人员由云南电视台、北京电影学院、丽江电视台专业纪录片製作者以及云南丽江专家学者共同组成。《纳西纳西》系列片共分六集,各集片名分别为《无墙》、《临天》、《古韵》、《随风》、《神觞》、《自觉》。每集时长40分钟左右。由于丽江的知名度,纳西族以及他们创造的文化已为人知,但是,这个民族在历史中经历的艰辛、由此形成的性格和处事方式、那些曾经的伤害以及与其他民族不同的生死观、生态观等,都潜藏在那些表象的文化状态当中。可以说,纳西民族是云南各民族中生存背景最複杂,文化最深厚多元的一个民族。对这个民族的解读及解读方式,需要更多探索。因此,最终促成了本片的成型。
据悉,《纳西纳西》系列片製作拍摄时间一年多,在丽江8个乡镇和地区以及香格里拉、大理、昆明等地拍摄,採访专家学者、当事人、知情人30余人。而这六集文化纪录片也将于正式登入CCTV-10,首播时间为1月23日至28日每晚21点59分,重播时间为次日14点19分。

背景

376年前的春节刚过,53岁的徐霞客从重兵把守的邱塘关进入丽江。万子桥的潺潺流水、和通事家幽暗的木楼、重门紧闭的有王者之气的木王府以及伫立于灰瓦田畴间的“天雨流芳”牌匾,在初春的细雨中,一块神秘而绮丽的土地随着这位旅行家的视线缓缓走出重重帷幕,在历史的烟云中上演着云蒸霞蔚的动人篇章。
这是今年年初在央视十频道首播的六集文化纪录片《纳西!纳西!》的开篇。由演员饰演的暮年徐霞客布衣芒鞋,在有些做旧感的画面中登上山峦。眼前豁然呈现的,是丽江古城的巍峨全景。如此充满情节感的,有故事、有悬念的纪录片刚一开场,就以新颖的叙事方式及镜头语言牵引着人们的目光,拉近了历史和现实的距离。随着分别命名为《无墙》、《临天》、《古韵》、《随风》、《神觞》、《自觉》的六集纪录片的一一播出,丽江再一次以厚重博大的文化传统冲击着人们的视线。
随着旅游热的持续增温,丽江以及纳西文化的知名度已经广为人知,关于这块土地的历史、人文被不间断地以文字、绘画、影像等各种形式记录着,解读着。因此对于一个六集大型系列纪录片的主创人员来说,如何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呈现方式尤其重要。正如该片总製片人夏冰所说,需要探索出一种在纪录片艺术上以及技术上更加细緻、深入的全新语境,再一次对纳西文化进行全面、立体、严谨的梳理,他们是怀着战战兢兢的审慎、尊崇之心开始的。

影响

《纳西!纳西!》的总编导和总撰稿杨瑾屏在拍摄前期所阅读的文字堆起来估计有一人多高,关于丽江的文史资料可谓烂熟于胸。她认为,近些年来由于商业及旅游的兴起,云南的多元文化因之浮游而出,却也被代入许多功利目的,让原有的本质凌乱破碎,甚至与本源极为不符,对这些文化造成伤害,也让外来认知走入误区。所以利用优质影像和特殊语态,重新梳理、发现并传达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境况,正本清源,很有必要。
在一年多的拍摄过程中,纪录片《纳西!纳西!》的摄製团队在丽江的8个乡镇和地区以及香格里拉、大理、昆明等地拍摄,光是採访的专家学者、当事人、知情人就有30余人。该片以徐霞客进入丽江开始,探寻了中国西南地区有名的木氏土司家族的兴盛历史;以美籍奥地利人约瑟夫·洛克、俄国人顾彼得的目光考证和探索了东巴象形文字中大量未解的人类文化学意义,以及原始舞蹈音乐——“热美蹉”、洞经古乐等纳西族音乐对生命的关照;以着名作家汤世杰的追溯,展开对纳西族“殉情”原因的探究;以东巴教中的一项重要仪式——祭署宣示纳西族传统文化中最具时代价值的就是其生态观和自然观,从而引发出对优秀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这一当今中国最具典型性的话题。
如此宏阔深厚的主题却被另僻蹊径的细节和故事牵引和润泽着,观众在不知不觉中仿佛可以触摸到历史的温度和脉动。徐霞客在丽江时阴雨绵绵,顾彼得在游记中追忆着牧神的短笛,天雨流芳四个字是纳西语“读书去吧”,殉情的纳西女孩投向大树上的白绫在蓝天之下缓缓飘动。这些唯美的镜头和细緻的挖掘使这部纪录片既有大思路、大规模、大气派,又有很强的观赏性,一播出即收穫强烈反响和认可。一位观众说:“已经多年没看到做得如此精緻的云南题材电视纪录片了!云南不是没题材没人才没智慧,就看你怎幺做了。”北京国际关係学院教授禹和平说:“为云南能拍出这样一部好片子感到骄傲!关于纳西文化,文字的东西看得比较多,但是像这样有优美镜头的电视片还没看到过,丽江的云和水神奇得让人惊叹。”该片不仅受到许多长期研究丽江文化的学者、专家的认可,也得到普通观众的喜爱。播出时就连在古戏台上唱戏的丽江老太太们都早早收场,赶回家準时收看“他们的丽江”。春节期间,纪录片《纳西!纳西!》在丽江电视台反覆重播,许多在外地工作回到家乡的年轻人观看以后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故乡的历史文化,内心油然而生的是骄傲和震憾。
作为一位长期从事纪录片拍摄的电视编导,杨瑾屏对于云南的多元文化如何与世界的各类共性话题深入契合,以及纪录片如何更广泛地被现代观众接受,是有着深入的思考和积极的践行的,纪录片《纳西!纳西!》是她又一次新的尝试和呈现。他们採用摄影机拍摄,使画面更加精微,有更强烈的视觉效果,并使纪录片拥有在院线上映的可能;在叙事和结构上,他们採用故事片的手法,以人物、情节、故事牵引出博大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关照,有悬念和细节的感知,也有着深入的思考和探寻;在后期製作和音乐创作上,他们大胆地引进年轻的人才,加入了许多现代元素,使该片的视觉和音响效果都有着更多全新的展示。这部纪录片由中共丽江市委宣传部、丽江市广播电视台和云南秘境影视公司联合摄製,主创人员由云南电视台、北京电影学院、丽江电视台专业纪录片製作者以及云南丽江专家学者共同组成,这在拍摄製作体制上也可以说是一次大胆的创新。
熟悉杨瑾屏的着名作家黄尧说,“在一个嬗变近乎常态的社会,杨瑾屏似乎守志如一。对电视纪录片创作,她的‘爱’应当加一个‘呵’字”。她确实是在用心呵护着这部纪录片的成长和完成。她始终认为,在高山深谷,能够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简单呈现彰显了纪录片人的勇气,为人类学和民俗学研究也留下了珍贵的影像数据。可是,在今天信息和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客群对事物的认知状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而影像传播在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也从狭义的记录走向更为深层和精细的解构。当纪录片这种艺术和传播形式落实到拍摄者以及观看者内心时,最终还是个人感知的表达和内心情感的共鸣。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纳西纳西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