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箭(2013年基姆·默多恩特执导电影)
《火箭》是一部澳大利亚和寮国合拍的剧情片,由基姆·默多恩特编剧并执导,西尔维娅·威尔斯基担任製片,Sitthiphon Disamoe、Loungnam Kaosainam、Thep Phongam、Bunsri Yindi主演。
该片讲述一个寮国男孩和家人、伙伴一起穿越被战争蹂躏的土地,去参加火箭节比赛的故事。
该片于2013年8月29日在澳大利亚上映。
基本介绍
- 导演:基姆·默多恩特
- 编剧:基姆·默多恩特,Miro Bilbrough
- 主演:Sitthiphon Disamoe,Loungnam Kaosainam,Thep Phongam,Bunsri Yindi
- 製片人:西尔维娅-威尔斯基
- 发行公司:Curious Films
- 中文名:火箭
- 外文名:The Rocket、Die Rakete
- 其它译名:火箭男孩
- 製片地区:澳大利亚 ,泰国 ,寮国
- 类型:剧情
- 片长:96分钟
- 上映时间:澳大利亚:2013年8月29日
- 对白语言:寮语
- 主要奖项:第6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奖,第4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
剧情简介
从出生起便被人认为是身带诅咒的主人公阿罗,在与家人迁徙到临时村落集合后受到的各种排挤。后通过朋友基亚和其叔叔的帮助,与命运做斗争,以自己的聪明和勇气最终赢得一年一度火箭节比赛的胜利,证明自己是正常人并被村民所接受。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配音 |
---|---|---|
阿罗 | Sitthiphon Disamoe | ---- |
Kia | Loungnam Kaosainam | ---- |
Purple | Thep Phongam | ---- |
Taitok | Bunsri Yindi | ---- |
Toma | Sumrit Warin | ---- |
马里 | Alice Keohavong | ---- |
职员表
製作人 | 导演 | 副导演(助理) | 编剧 | 摄影 | 配乐 | 剪辑 | 艺术指导 | 服装设计 | 视觉特效 |
---|---|---|---|---|---|---|---|---|---|
西尔维娅·威尔斯基Sylvia Wilczynski;Greg Cobain | 基姆·默多恩特Kim Mordaunt | Greg Cobain;Phattana Sansumran; | 基姆·默多恩特Kim Mordaunt | Andrew Commis | Caitlin Yeo | Nick Meyers | Pete Baxter | Woranun Pueakpan | Luke Haigh |
()
角色演员介绍
- 阿罗演员:Sitthiphon Disamoe一出生就让双胞胎弟弟胎死腹中,继而又害死了妈妈,后来甚至害得全村人不得安宁而不得不搬走。其实他只不过是一个顽皮少年,所有的行为不过是一个正常人的本能。最终用土製的火箭,冲破黑暗的云彩,给绝望的人们带来了雨露的侵润。而他自己,也得到了导演浪漫主义奖励—10亿元基普的奖金和一片自由的土地。
- Purple演员:Thep Phongam外号“詹姆斯·布朗”,是一个曾经跟美国人打过仗的老兵,他热爱摇滚,反叛且且有战斗精神,也曾信誓旦旦要改变周围人的命运,但看到身边的人一个个死于战争和疾病,他变得颓废无力、自暴自弃,成了一个嗜酒如命的酒鬼。他认为阿罗就是又一个他,对阿罗不寄予任何希望,也不认为这个孱弱娇小的身躯能打破黑暗,带来光明。
- 马里演员:Alice Keohavong主人公阿罗的母亲,她在怀孕后生出了阿罗和一个死胎,按照当地风俗,双胞胎一死一活的情况属于不祥之兆,要将剩下的那个孩子也杀掉,她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执意申明自己只怀了一个。后来搬家时为了帮阿罗搬运他的小船而被船砸死。
()
获奖记录
第6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 ||
最佳电影处女作奖 | 《火箭》 | 获奖 |
第18届釜山国际电影节 | ||
未来景象奖 | 《火箭》 | 提名 |
2014年第4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 ||
最佳视觉效果奖 | 《火箭》 | 获奖 |
参考资料: |
製作发行
幕后公司
Red Lamp Films | Curious Films |
Kino Lorber Films | Kino Lorber |
Kurmaca Film | Level K |
Moving Turtle | Chapman/Leonard Studio Equipment |
VS Service Ltd. | Screen Australia |
Screen NSW | 参考资料来源 |
上映信息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日期 | 细节 |
澳大利亚 | 2013年8月29日 | |
德 国 | 2013年2月10日 | 柏林国际电影节 |
美 国 | 2013年4月19日 | 翠贝卡电影节 |
美 国 | 2013年5月22日 | 西雅图国际电影节 |
澳大利亚 | 2013年6月8日 | 悉尼电影节 |
西班牙 | 2013年7月13日 | 亚洲夏季电影节 |
纽西兰 | 2013年7月26日 | 纽西兰国际电影节 |
美 国 | 2013年10月11日 | 夏威夷电影节 |
参考资料: |
影片评价
《火箭》具有相当的力量和水準,是一部由小人物命运架构起来的宏大叙述的类型片,导演赋予了它独特的视角和无与伦比的叙事真诚。因为真诚,会有一种纪录片的感觉,一种贾樟柯电影般的文明视角。透过真实的人物面貌和逼真的社会环境,毫不费力,就能看到历史,看到政治,看到命运。主人公阿罗凸显出了影片的思考:在新文明撕裂旧文明的时代阵痛中,一个天真无邪,势单力薄的孩子,如何孤军奋战,找到希望。片中的隐喻亦层出不穷:妈妈手里的蓝布隐喻着对自由的渴望;神龛隐喻着封建礼教;美军留下的炮弹隐喻着随时可能产生的灾难,而那枚历经艰险终于冲上天空的火箭则隐喻着打破苦难迎接新生的希望。然而在一遍遍镜头的强调和叙事的推进中,这些隐喻逐渐变得显而易见。该片多多少少给人以安慰,儘管体制还无法颠覆,但至少那10亿元基普的奖金成为极度理智之外的另一种希冀(扬子晚报评)。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火箭(2013年基姆·默多恩特执导电影)